观点

point of view

不懂团灭的策略,不是好设计!

Not understanding the strategy of group destruction, not good design!

  • 找准定位视觉定位

    透过需求看本质,先要知道你是谁,多成功的品牌都先想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我是谁,我要干什么。首先明白了这两个问题,才有可能拥有独特的品牌呈现。
     
     举个栗子同是保洁旗下的洗发水品牌

    · 海飞丝,主打去屑,画面主要以发丝和海洋特征构成,传递的是一种清凉。
    · 飘柔,主打飘逸柔顺,画面表现出发点是飘逸柔顺。
    · 潘婷,主打柔顺养护,画面中的一切要素都传递养护的概念。
     
    各个都是大师级设计师,也会首先考虑品牌或者产品的定位,人群,选择完全不同的表达形式。不同的产品都有可能设定不同的定位,这也直接决定了他们是视觉表达解决的是什么本质的需求。所以,搞明白自己是谁,与其它品牌的不同,加上恰当的视觉表现,才有机会通过不同的渠道传播,正确的传递自己是谁。 
     
    敲黑板!划重点:
    1、产品视觉定位,更多的是市场关联,进行区隔,而品牌视觉定位除了市场关联,也与决策者喜好关联。
    2、我们可以在对比竞品,用户调研,用户反馈等方式,观察我们自己,从而准确的定义,描述,表达自己的价值。

  • 屡清视觉逻辑

    视觉逻辑清晰是重中之重。
    不管是包装,还是logo,或者是其它品牌视觉表达,都要贯穿一个要点,也就是视觉逻辑顺序。
    我们第一看到的为第一层级。第二被用户看到的信息为第二层级,以此类推。

     · 观察和锻炼的小技巧科普:
    我和团队平时回去超市看业态的呈现。我们第一眼看的就是它们什么信息最突出(功能定位),摆在货架的什么位置(人群定位),有没有从旁边的竞品中跳脱出来(第一视觉冲击)。除此之外,还可以思考产品本身是否符合整个产品线的布局逻辑。这种角度,也许可以作为大家评判视觉的一个角度参考。

  • 用户视角出发

    有没有听过一句话:真好看,但这不是我要的。
    真正的用户视角是从用户的需求思考问题,同时也要考虑到细分对产品的认知。

     举个栗子
    农夫山泉产品线中有不同的产品,其中我们试想一下,抛除制作成本,将农夫山泉产品线最底层的“天然饮用水”用农夫高端水的形象表达会更好么?大家平常理解的做包装就是做好看。我们都认为高端水的视觉表现比饮用水的好看很多,但包装更换后会有更多消费者购买么?
     
     其实不然,因为消费者购买价格相对低廉的矿泉水,他们的对矿泉水本身的认知是便宜而便捷。高端的包装给消费者的价值认知是昂贵,并不符合消费者本身的价值认知。有时候消费者需要的是符合他们价值认知的水,而不是好看的水。与此同时,也不利于整个产品线中高低端的划分。匹配客户期待的视觉,从用户需求出发,才是品牌视觉首要解决的问题。

观点游走 | 来二两“言不顺”的设计

Wandering Viewpoints | The Design of Lai Er Liang's "Discordant Words"

  • “品,效,销”

    我们常说,企业做视觉只是一部分,那还有什么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呢?如三水哥哥所说,现在广告行业进入了5.0时代,区别于之前传统意义上的通过卖理念就能取得关注的时代。5.0时代是广告超媒体时代,也可以翻译成产品体验时代。比如,没有这个时代,就没有锤子,就没有华为。广告行业一直想从中解决的三个问题:“品,效,销”“品”—做品牌,“效”——做推广,求效果,“销”——市场部-解决销量问题。很多人在做前两者,而忽略后面的“销”的问题。这就是一个大问题。

    这和我们之前一直说的,做视觉是要有品牌思维的是一个道理。要从解决“销”的问题,设计虽然改变不了全局,但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对了的话,肯定也可以事半功倍,减少各种传播成本。毕竟都说资本和市场又双叒叕要寒冬了。

  • “企业主关注转换率, 创造者关注传播度”

    当设计狮们在关注如何更漂亮,如何更平衡的时候,企业主在关注转换率,创造者在关注传播度。当然,我们也可以说术业有专攻。设计师有设计师的价值。你说的是对的!(此处应该有but)。

    就像有些朋友最近也会问我,关于设计师怎样提高溢价,或者怎么判断设计作品更有价值。当然,设计首要解决的当然是美的问题。这个是外行人做不到和看家的本领。我们也要有(被说烂了的)用户思维啊,思考一下,我们如何更好的解决它们最痛的问题。不仅做别人做不了的事,也可以做别人不知道怎么解决的事情。

    我们要保持创造力,“野狗”他们理解的创造力是“做错的事情,破坏性创造”。这就是之前我们野常说的,跳出问题本身思考解决路径。

  • “如果你有一个亿”

    现场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:“如果你有一个亿,怎么通过营销,创意,大数据等等手段做一个品牌出来”(提这个问题的一定没有一个亿)在中国,有一部分人,做品牌更多的希望通过品牌溢价获得更高的利润回报。而缺乏做品牌,好产品的本心。

    路是一步一步走的,少一步一步都到不了。

    让我想起后来和王老师聊起的,在日本,设计团队愿意培养人,因为大家大多一入职,都秉着干一辈子。国内很多公司不愿意培养人,很多人学到东西就走了呀。给别人培养人的事儿,大多数人不愿意干。所以作为刚入行的热血青年们,先想想自己能带来什么,远比抱怨各种世道不好来的更实在。